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得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?怕冷、乏力、早上起不来,连打个喷嚏都能把自己震感冒了。别急着买暖宝宝贴满身,中医告诉你,这可能是阳气不够用了。
今天要说的这个方子,叫“麻黄细辛附子汤”,听起来有点吓人是不是?麻黄?那不是发汗的吗?附子?不是说有毒吗?没错,这可是《伤寒论》里的猛将组合,一般人真不敢乱碰。但你要真辨对了证,它就是你的冬日救星。
先来点古籍背书,《伤寒论》第301条说得明白:“少阴病始得之,反发热脉沉者,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。
你本来是阳虚体质,偏偏又受了寒邪,整个人就像一台电量不足还强行开机的老手机,外头发热、里头发冷,这时候就得用这个方子:外散风寒,内温肾阳,一举两得。
三味药,配伍讲究得很。麻黄发汗解表,归肺、膀胱经;细辛温经散寒、通窍止痛,走窜力强;附子则是大名鼎鼎的“回阳救逆第一品”,温肾助阳、散寒止痛,专治那种从骨头缝里冒出来的寒气。
三药合用,温阳而不滞气,通阳而不伤正,升阳而不燥烈,堪称“三位一体”的阳气启动器。
不过别急着去抓药,中医最忌讳的就是“看方吃药”。
你是那种怕冷但舌红口干、容易上火的“假寒真热”体质吗?还是真的是四肢发凉、舌淡苔白、脉沉迟的“真寒实证”?这些细节决定你能不能用这个方子。建议找有经验的中医师把把脉,确认无误再上阵。
现代医学发现,附子中的乌头碱类成分在低剂量下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、改善微循环的作用,而麻黄所含麻黄碱也有一定的中枢兴奋和支气管扩张作用。
当然,前提是控制好剂量,炮制得当,切不可自行乱用。
千万记住,这不是养生茶,也不是日常补品,而是用来“破局”的重锤。
方子虽猛,不如日常调养。早睡早起、保暖避寒、适度运动,比啥都强。你说你试了三天,感觉全身热乎乎的?恭喜你,阳气开始复苏了。要是觉得头晕心悸,赶紧停药,然后去找医生聊聊人生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在线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